<button id="ur20f"></button>

    <button id="ur20f"><object id="ur20f"><input id="ur20f"></input></object></button>

    <s id="ur20f"><object id="ur20f"><listing id="ur20f"></listing></object></s>
    1. <button id="ur20f"><acronym id="ur20f"></acronym></button>
      登錄 / 注冊 / / English
      中國農藥協會
      loading...

      行業信息

        當前位置:中國農藥工業網 >> 行業信息 >> 行業觀察

      為什么得鱗翅目者得天下? 防治鱗翅目害蟲的主流藥劑有哪些?
      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農資評論家 日期:2023-09-26

       

      中國生產的農藥大部分用來出口,用在國內,按賣給農藥的終端計價,大約是1100多個億人民幣,這么大的市場,殺蟲劑占到了40%,約440個億,其中鱗翅目害蟲占殺蟲劑市場的35%,約150個億。


      目前能產生大單品主要集中在殺蟲劑,尤其是鱗翅目害蟲,國外巨頭在中國國內操盤一個億以上的單品,90%以上都是殺蟲劑。比如康寬,格力高,沈陽化工研究院的四氯蟲酰胺等等。


      所以得鱗翅目者得天下,國內制劑大廠,絕大多數都是緊緊圍繞大田,圍繞鱗翅目,做大單品。


      一、鱗翅目有哪些害蟲


      鱗翅目害蟲目前全球有20萬種,國內8000種,主要兩種,一種蛾類,一種蝶類,通常以蛾類危害作物,包括夜蛾科、螟蛾科、粉蝶科、菜蛾科等。


      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大螟、(鉆柱類害蟲,體型比較大)稻縱卷葉螟(卷葉類害蟲)、稻苞蟲、眼蝶類等:

      玉米:玉米螟、黏蟲、棉鈴蟲、草地貪夜蛾、甜菜夜蛾、二點委夜蛾、地老虎等;

      花生:斜紋夜蛾、甜菜夜娥、棉鈴蟲、小菜蛾、卷葉蛾、菜粉蝶等;

      果樹:食心蟲、桃蛀螟、蘋果巢蛾、毒刺蛾類、天幕毛蟲、舟形毛蟲、梨星毛蟲、美國白蛾等;

      瓜菜:斜紋夜蛾、小菜蛾、瓜絹螟、甜菜夜蛾、豆莢螟、豇豆莢螟、茄科茄黃斑螟、大豆食心蟲、地老虎等;

      林木:食心蟲、透翅蛾、枯葉蛾、毒蛾、尺蛾、舟蛾、袋蛾、刺蛾、潛葉娥、卷城、斑蛾、地老虎等。


      二、鱗翅目害蟲難以防治的原因


      1、青蟲本身特點,危害具有卷葉、綴葉、潛葉、鉆蛀性等特點,本身特性,鉆地,晝伏夜出,假死等。小蟲看不見。


      2、世代重疊,產卵量大,一年繁殖多代


      一個時點,可有不同世代的蟲體同時存在,如長江中下游地區,8月-9月稻縱卷葉螟以第5代為主、兼有第4、第3代。


      菜青蟲一年繁殖11-12代,3-6月、9-11月為爆發期。甜菜夜蛾一年發生6-8代,7-8月發生多,高溫、干旱年份更多,而且若溫度適宜,時間還會更短。


      3、高溫干旱


      作物通過關閉氣孔減少水分的消耗,也就導致了很多內吸性藥劑吸收量減少。


      4、打藥用水量偏少


      幼蟲具有隱蔽性,卷葉或鉆蛀,作物大小不同,害蟲危害特點不同,用藥量沒有隨之變化。


      5、用藥時期偏晚


      蟲子越小越好防治,蟲齡越大,體壁堅硬,蠟層發達,藥劑難以穿透;體壁比較柔軟,藥劑易于穿透體壁。3齡前用藥,效果最好。4齡,5齡了,再去打藥,已經錯過了最佳用藥時期。


      6、打藥時間不對


      傍晚用藥效果最佳,特別是夜蛾科。


      7、殺蟲劑抗性發展快


      2017年農技中心發布的水稻病蟲害抗性中對氯蟲苯甲酰胺的抗性指數在13-259,抗性水平在中高水平,抗性區域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區域。


      三、防治鱗翅目害蟲的藥劑有哪些?


      1.0時代,高毒低效

      2.0時代,高毒高效

      3.0時代,低毒低效

      4.0時代,低毒高效

      現在防治鱗翅目害蟲主流藥劑有:甲氧蟲酰肼、蟲螨腈、茚蟲威、甲維鹽、蟲酰肼、虱螨脲、氯蟲苯甲酰胺、溴氰蟲酰胺、溴蟲氟苯雙酰胺、四氯蟲酰胺、四唑蟲酰胺、多殺霉素、氟苯蟲酰胺、氟酰脲等。


      ▌甲氧蟲酰肼


      甲氧蟲酰肼為第2代雙酰肼類昆蟲生長調節劑,由美國羅姆-哈斯(現科迪華)公司1990年發現。該產品由陶氏益農生產,并在世界各地銷售。


      甲氧蟲酰肼為蛻皮激素激動劑,它引起鱗翅目幼蟲停止取食,加快蛻皮進程,使害蟲在成熟前因提早蛻皮而致死。


      甲氧蟲酰肼選擇性強,對鱗翅目害蟲高效,可用于谷物、大豆、棉花、葡萄、柑橘、蔬菜、玉米和觀賞植物等作物上防治廣泛的鱗翅目害蟲,如夜蛾科、菜粉蝶、黏蟲、卷葉蛾和二化螟等。


      主要與阿維菌素、甲維鹽、蟲螨腈、茚蟲威、乙基多殺霉素、吡蚜酮等藥劑配伍,將觸殺和胃毒作用方式優勢互補,既擴大了殺蟲譜又延長了藥物持效期,甲氧蟲酰肼殺蟲慢,但持效期長。


      缺點:這種化合物很貴,成本高,甲氧蟲酰肼原藥常年在35-40萬一噸,用量大,成本高;死蟲慢,7天才死蟲;內吸性差;對水生生物高毒。


      這個產品90%以上的廠家都登記在水稻,預測未來3-5年這個產品會火。


      ▌蟲滿腈


      蟲螨腈由美國氰胺公司(現屬巴斯夫公司)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發現并開發的一種新型吡咯類殺蟲、殺螨劑。


      蟲螨腈是一種殺蟲劑前體,其本身對昆蟲無毒殺作用。昆蟲取食或接觸蟲螨腈后在昆蟲體內,蟲螨腈在多功能氧化酶的作用下轉變為具體殺蟲活性化合物,其靶標是昆蟲體細胞中的線粒體。使細胞合成因缺少能量而停止生命功能,打藥后害蟲活動變弱,出現斑點,顏色發生變化,活動停止,昏迷,癱軟,最終導致死亡。


      蟲滿腈的優點:


      1、成本低,原藥價格比較便宜;


      2、國內合成技術越來越高,雜質越來越少;


      3、殺蟲譜廣:不僅防治鱗翅目,還防治小蟲,同翅目害蟲(包括硬翅目害蟲),螨類,殺蟲又殺螨,雙翅目害蟲,盲蝽象,蝗蟲,防治白蟻;


      蟲螨腈對鉆蛀、刺吸和咀嚼式害蟲及螨類都有優良的防效,尤其對抗性害蟲中的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紋夜蛾、卷葉螟、美洲斑潛蠅、豆莢螟、薊馬、紅蜘蛛等效果顯著;


      4、殺蟲速度快。蟲螨腈打藥后1小時害蟲活動變弱,出現斑點,顏色發生變化,活動停止,昏迷,癱軟,最終導致死亡。2-3個小時,蟲就死了,保葉率蟲螨腈達到65%左右。


      5、混配型好。蟲滿腈可以和甲維鹽,虱螨脲,茚蟲威,氯蟲苯甲酰胺等復配。


      蟲滿腈的效果,價位,混配性,都很完美,是鱗翅目害蟲殺蟲劑的第一梯隊。


      缺點:


      1、蟲滿腈容易出現藥害,使用受限制,蟲螨腈對十字花科蔬菜和瓜類作物敏感;


      2、苗期,花期,高溫期都不能用;


      3、對水生生物高毒。魚類,蝦類都高毒;


      4、蟲螨腈不殺卵,只對高齡蟲防效突出,控蟲時間約在7--10天。


      ▌茚蟲威


      有一年新疆北疆棉鈴蟲爆發,一次性把中國的茚蟲威用完了,茚蟲威有個特點,除了鱗翅目,尤其對棉鈴蟲敏感。加上氯蟲苯甲酰胺,效果很好。


      茚蟲威是由美國杜邦公司開發生產的惡二嗪類殺蟲劑。茚蟲威的低用藥劑量和新穎的作用方式促成了其商業成功并且使其銷售額在2003年突破了一億美元。


      茚蟲威作用機理獨特,其獨特的作用方式是通過阻塞鈉離子的通道對鱗翅目昆蟲的控制。茚蟲威被昆蟲攝入后,在脂肪體特別是中腸中迅 速代謝為殺蟲活性更強的N-去甲氧羰基代謝物。這個活化代謝過程需要酯酶或酰胺酶的催化。神經生理學研究表明,茚蟲威 在昆蟲體內代謝為DCJW,不可逆阻斷鈉離子通道,從而導致靶標昆蟲運動失調、停止取食、麻痹并死亡。


      茚蟲威的優點:


      1、作用機理獨特,不容易產生抗性。


      2、安全性好。茚蟲威高度安全,沒有什么藥害反映。


      3、保葉率高造成傷害,茚蟲威0-4小時內昆蟲即停止取食,隨即被麻痹,昆蟲的協調能力會下降(可導致幼蟲從作物上落下),對葉子不造成傷害,一般在藥后1-3天內死亡,鱗翅目害蟲大小統殺,防效約在12--15天左右。保葉率茚蟲威達到80%。


      4、效果好,對任何一代幼蟲都有效果,包括高齡幼蟲效果都很好,大小統殺。


      5、復配效果好,茚蟲威可以跟氯蟲苯甲酰胺,甲維鹽,甲氧蟲酰肼,蟲滿腈,等大部分都可以混配。


      缺點:


      價格高,原藥常年在100萬以上。如果沒有抗性害蟲爆發性的產生,茚蟲威只適合抗性害蟲。


      ▌甲維鹽


      甲維鹽(全稱: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是從發酵產品阿維菌素B1開始合成的一種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殺蟲劑,它具有超高效、低毒(制劑近無毒)、低殘留、無公害等生物農藥的特點。


      甲維鹽作用機理:可以增強神經質如谷氨酸和γ一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從而使大量氯離子進入神經細胞,使細胞功能喪失,擾亂神經傳導,幼蟲在接觸后馬上停止進食,發生不可逆轉的麻痹,在3-4天內達到最高致死率。


      甲維鹽的殺蟲譜很廣,除了鱗翅目,還有防治薊馬,蚜蟲等。


      甲維鹽小廠做不了,因為它是阿維菌素的副產品,甲維鹽原藥的廠,要么做醫藥,要么做獸藥的。


      2000年,我國第一條甲維鹽原藥生產線在山東投產,甲維鹽進入工廠化時代,今年由于康寬的到期,甲維鹽受到極大沖擊,是近五年來原藥價格最低的一年。


      甲維鹽現在抗性很嚴重,單用效果不好,最好和其他成份混配。


      ▌蟲酰肼


      蟲酰肼是由美國羅門哈斯公司于1990年研究開發的蛻皮激素類殺蟲劑,與銳勁特、溴蟲清被稱為具有劃時代的三個殺蟲劑品種。


      蟲酰肼具有廣譜、髙效、低毒等特性,對昆蟲蛻皮激素受體具有刺激活性,作用機理是幼蟲(特別是鱗翅目幼蟲)取食后在不該蛻皮時蛻皮,由于蛻皮不完全而導致幼蟲脫水、饑餓而死亡,同時可控制昆蟲繁殖過程中的基本功能,具有較強的化學絕育作用。


      蟲酰肼要用于防治柑桔、棉花、觀賞作物、馬鈴薯、大豆、煙草、果樹和蔬菜上的蚜科、葉蟬科、鱗翅目、斑潛蠅屬、葉螨科、纓翅目、根疣線蟲屬、鱗翅目幼蟲如梨小食心蟲、葡萄小卷蛾、甜菜夜蛾等等害蟲。


      蟲酰肼由于自身的特性使然,在昆蟲的防治中速度不是很快,所以,建議與其他成份復配使用。


      蟲酰肼對卵效果雖好,但建議在幼蟲發生初期噴藥效果好。蟲酰肼對魚和水生脊椎動物有毒,對蠶高毒,用藥時不要污染水源;嚴禁在桑蠶養殖區用藥。


      ▌虱螨脲


      在防治鱗翅目害蟲方面,虱螨脲以其獨特的″防蟲殺卵″特性,正在被廣大農民朋友逐步了解并接納,市場份額穩步提升,銷售額持續增長。


      虱螨脲是20世紀90年代由諾華(現為先正達)公司開發生產的苯甲酰脲類殺蟲劑,作用機理是一種抑制昆蟲蛻皮的高效廣譜低毒殺蟲劑,通過對幾丁質生物合成的抑制,阻止昆蟲表皮的形成而起到殺蟲作用。以胃毒作用為主,兼有一定的觸殺作用,沒有內吸性,但有良好的殺卵效果,對低齡幼蟲防治效果顯著。


      虱螨脲的特點:


      1、殺蟲特殊


      虱螨脲通過胃毒和觸殺作用來防治害蟲,強力殺卵,害蟲在受藥48小時內產卵的95%以上不能孵化,在10天內產的卵不能正常孵化;成蟲在接觸藥劑或取食含有藥劑的露水后,雖然不能死亡,但其產卵量和卵的孵化率明顯降低,可有效減少蟲源。


      2、殺蟲譜廣


      虱螨脲對玉米、大豆、花生、蔬菜、柑橘、棉花、馬鈴薯、葡萄等多種作物鱗翅目害蟲有高效,特別對夜蛾類害蟲如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玉米螟、粘蟲、二點委夜蛾、草地貪夜蛾、棉鈴蟲等抗性害蟲具有優異的藥效。對薊馬、銹螨、白粉虱等挫吸式或刺吸式害蟲也有獨特的殺滅作用。


      3、殺蟲活性高、速效性差


      虱螨脲對害蟲的毒性高于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它的毒性等同或略低于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因此實際應用中虱螨脲用藥量少,防治效果突出。


      4、安全性高


      虱螨脲對魚和哺乳動物低毒,對大多數有益昆蟲有選擇性,對人畜、作物和環境安全性好,對蜜蜂安全,而且不會引起刺吸式害蟲再猖獗,可在大多數作物上使用不會產生藥害。


      5、持效期長


      害蟲接觸藥劑及取食有藥劑的葉片后,2小時內嘴巴被麻醉停止取食,從而停止危害作物,3~5天達到死蟲高峰,持效期10天左右,最高可達20天以上,可減少噴施次數,降低人工成本。


      6、保葉率高


      針對水稻卷葉螟防治效果來進行對比,虱螨脲保葉率可達到90%以上,能顯著增產。


      7、低毒、低殘留


      虱螨脲在作物體內容易分解,在土壤和水中也容易分解,所以,在農產品中的殘留量很低,對環境也沒有污染,適用于害蟲無公害綜合治理。


      8、混配性好


      虱螨脲能與甲維鹽、蟲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多種殺蟲劑混配,增效作用都十分顯著,延緩了害蟲的抗藥性。


      虱螨脲缺點 :


      1、虱螨脲對成蟲沒有效果


      如果已經有蟲子在危害作物了,那在打藥的時候,千萬不要單獨使用虱螨脲來打,因為它打不死正在啃食作物的害蟲。這時,虱螨脲要配著一些殺成蟲效果好的殺蟲劑,比如甲維鹽、蟲螨腈、茚蟲威等,配合去打,效果會非常好。


      2、速效性低


      虱螨脲一般殺蟲后,3-5天才能達到殺蟲高峰期,比如甲維鹽、菊酯類等產品。


      新型殺蟲劑更新換代慢,研發成本高,而常規殺蟲劑的抗藥性問題日益凸顯、殺蟲不殺卵的缺陷以及人工成本在生產管理中的合理占比,都為虱螨脲在誕生二十多年后再獲關注埋下伏筆。


      而虱螨脲良好的混配性,決定了虱螨脲可與其他殺蟲劑(如蟲螨腈)復配,提高殺蟲速度,延長防治期,延緩對產品的抗性,減少用藥次數,降低用工成本……很好的規避了虱螨脲自身殺成蟲慢的短板,是非常適合綠色農業管理用藥的產品。相信通過用藥方式和推廣方向的不斷探索,虱螨脲未來的增長潛力值得期待。


      ▌氯蟲苯甲酰胺


      全球銷量第一的殺蟲劑


      氯蟲苯甲酰胺(商品名:康寬)自2008年上市以來,已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進行銷售,幾乎覆蓋了所有主要農化市場,優良的殺蟲效果使其成為杜邦公司的明星產品、全球銷量第一大殺蟲劑。


      2017 年該產品被富美實公司收購,其有相關的知識產權,包括專利、注冊以及數據包,均被轉移到富美實公司。2017年康寬全球市場銷售額達到14億美金,2018年銷售額15.9億美金,2019年康寬全球銷售額已達到17.5億美金,且一直保持殺蟲劑市場銷售額第一的位置。


      氯蟲苯甲酰胺作用機理是可與昆蟲的魚尼丁受體結合,使RyR通道持續開放,一方面導致昆蟲肌肉細胞質內Ca2+水平過高,引發肌肉持續收縮;另一方面使昆蟲肌質網上的Ca2+泵消耗大量ATP,以重新補充肌質網過度流失的Ca2+,使其迅速停止取食,以致蟲體收縮、變短、變粗,昆蟲脫糞、脫水,最終癱瘓死亡。


      跟所有已經商品化的殺蟲劑不同,氯蟲苯甲酰胺作用于昆蟲肌肉細胞的特殊位點,所以氯蟲苯甲酰胺對哺乳動物經口、經呼吸道、經皮毒性都比較低,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氯蟲苯甲酰胺的優點:


      1、殺蟲譜廣、應用作物多


      氯蟲苯甲酰胺防治靶標涉及到鱗翅目的螟蛾科、柱果蛾科、卷葉蛾科、粉蛾科、菜蛾科、麥蛾科、細蛾科等,以及半翅目的桃蚜、棉蚜、馬鈴薯葉蟬、銀葉粉虱等害蟲,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且對鞘翅目象甲科、葉甲科、雙鱗翅目潛蠅科、煙粉虱等多種非鱗翅目害蟲,以及咀嚼式口器害蟲均有效。應用作物包括大豆、果蔬、水稻、棉花、玉米以及其他特種作物等。


      2、殺蟲活性高、持效期長


      氯蟲苯甲酰胺具有優異的內吸性、滲透傳導性和耐雨水沖刷性,對各種鱗翅目昆蟲均表現出優異的防治效果。氯蟲苯甲酰胺藥劑噴施到植物根莖葉后,害蟲通過取食后經胃毒而死亡,這種作用方式藥效發揮效率高、持效期長;也可以蟲體接觸到噴施藥劑,通過藥液滲透進入蟲體內,使害蟲死亡(即觸殺作用)。氯蟲苯甲酰胺優秀的滲透性,即使在作物葉片正面施藥,也可以滲透到葉片背面殺死靶標害蟲。此外因該藥劑具有耐雨水沖刷能力,即使施藥后降雨或灌溉,仍能保持優秀的殺蟲效率。


      3、毒性低、安全性高


      除對家蠶劇毒外,氯蟲苯甲酰胺對鳥、蜜蜂和魚類均為低毒,尤其對魚類安全,特別適合在養殖稻田套養魚類的蓮藕田使用,這是其他很多農藥都難以做到的。


      4、混配性強、效果好


      氯蟲苯甲酰胺與其他殺蟲劑無交互抗性,可與阿維菌素、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蟲脒、吡蚜酮、甲維鹽、虱螨脲、茚蟲威、蟲螨腈、呋蟲胺、殺蟲單等復配,效果較好;另外,還可與殺菌劑丙環唑混用,擴大殺蟲譜、提高殺蟲效果的同時又可減緩抗性的產生。


      2022年注定是氯蟲苯甲酰胺正式進入國產化的元年,量產后預計氯蟲苯甲酰胺國產原藥價格較進口原藥將具有明顯優勢,在國內制劑終端市場性價比愈發突出,并大概率搶占其他殺蟲劑的市場份額,2023年氯蟲苯甲酰胺制劑將迎來井噴式發展。未來幾年,氯蟲苯甲酰胺市場份額保守估計會達到30億元。


       當前國內氯蟲苯甲酰胺市場銷售額,70%的市場集中在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隨著產品的普及,經作類作物也將成為企業拓展的方向。產品登記將從原來的水稻、玉米、花生、蔬菜擴展到柑橘、甘蔗、荔枝等作物,使用范圍也會由噴施拓展到撒施。


      受原藥價格下降及企業間競爭的影響,在未來幾年,氯蟲苯甲酰胺制劑產品價格將會有很大下降空間。而隨著使用成本的降低,勢必會對有機磷類、阿維菌素系列、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系列產生沖擊性的影響。


      氯蟲苯甲酰胺的抗性現在也起來了,預計未來會多以跟其他成份復配的形式出現。


      ▌溴氰蟲酰胺


      杜邦公司在推出氯蟲苯甲酰胺后,繼續推出殺蟲劑溴氰蟲酰胺,其屬于魚尼丁受體抑制劑類殺蟲劑的第二代產品,具有較強的抑制性殺蟲效果相比較而言,溴氰蟲酰胺針對農作物的適用范圍更為廣泛,對包括鱗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等類型在內的害蟲,都可以保持良好殺蟲效果,并且兼具觸殺性與內吸性,市場前景廣闊。


      溴氰蟲酰胺也叫氰蟲酰胺,通過改變苯環上的各種極性基團而成,主要通過激活靶標害蟲體內的魚尼丁受體,魚尼丁受體被激活后,可釋放橫紋肌和平滑肌細胞內貯存的鈣離子,可在幾分鐘內引起害蟲的肌肉運動調節紊亂,麻痹,使害蟲快速停止取食,最終死亡。


      溴氰蟲酰胺具有內吸性、滲透和傳導作用,噴施后可快速傳輸至植株各個部位,分布于整個植株。有效阻止害蟲危害,被處理的作物長勢健壯、葉片光亮,還可提高作物產量。


      溴氰蟲酰胺于2012年上市,現已覆蓋全球30多個國家,其中包括巴西、中國、印度、日本、美國和加拿大等。


      2014年2月13日,杜邦的94%溴氰蟲酰胺原藥和10%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皆已在我國取得正式登記。


      2015年4月28日,杜邦公司的維瑞瑪19%溴氰蟲酰胺懸浮劑在中國正式上市。該產品專為苗期護理而開發,具有環境友好、殺蟲譜廣、防效優異、持效期長、省工省時等特點,幫助作物贏在起跑線。


      2015年,先正達福亮(溴氰蟲酰胺+噻蟲嗪)在中國上市,此乃該產品的全球首發。福亮由噻蟲嗪與溴氰蟲酰胺強強組合,噻蟲嗪對刺吸式口器害蟲和咀嚼式口器的鞘翅目害蟲防效優秀,同時具有卓越的壯苗效果;溴氰蟲酰胺能有效控制咀嚼式口器的鱗翅目和鞘翅目害蟲。溴氰蟲酰胺與噻蟲嗪復配優勢互補,擴大了殺蟲譜,在有效防治作物苗期害蟲的同時,還能強化噻蟲嗪的壯苗效果。福亮是目前中國登記的第一個能夠同時防治刺吸式和咀嚼式口器害蟲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殺蟲種子處理劑。


      溴氰蟲酰胺優點:


      1、廣譜性


      溴氰蟲酰胺防治范圍之廣極為罕見,鱗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等蟲害皆有可用于防治煙粉虱、白粉虱、二化螟、三化螟、薊馬、蚜蟲、美洲斑潛蠅、瓜絹螟、棉鈴蟲、甜菜夜蛾、菜青蟲等幾十種害蟲,還可防治蠐螬、地老虎、二點委夜蛾等地下害蟲,尤其對薊馬、蚜蟲、斑潛蠅、煙粉虱、白粉虱等害蟲特效。


      2、活性高


      溴氰蟲酰胺的活性要比氯蟲苯甲酰胺的活性高,而且內吸性比氯蟲苯甲酰胺好很多,由此可推斷溴氰蟲酰胺的殺蟲活性要比康寬強。


      3、合成難度小


      溴氰蟲酰胺的合成原藥不難,溴氰蟲酰胺和氯蟲苯甲酰胺通用K酸合成。不久的將來,國產溴氰蟲酰胺可能會大量面世,價格優勢很大。


      4、前景大


      溴氰蟲酰胺對霜霉病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或許此藥劑在經濟作物上的發展潛力極大,可能是個跨時代的好產品。


       ▌溴蟲氟苯雙酰胺


      溴蟲氟苯雙酰胺是三井化學Agro株式會社發現、三井化學和巴斯夫共同開發的間二酰胺類(或間苯甲酰氨基苯甲酰胺類、間苯二甲酰胺類)殺蟲劑,其作用機理新穎,是防治鱗翅目害蟲及抗性害蟲的重要利器。


      溴蟲氟苯雙酰胺為γ-氨基丁酸(GABA)門控氯離子通道別構調節劑(allosteric modulators),其鍵合到昆蟲GABA受體上亞基間別構位點,抑制神經傳遞,阻隔昆蟲的抑制信號,打破昆蟲神經系統的平衡狀態,導致昆蟲持續興奮,抽搐,直至死亡。


      溴蟲氟苯雙酰胺高效,殺蟲譜廣,具有胃毒、觸殺、滲透作用,無內吸性,具有良好的速效性、持效性,耐雨水沖刷。主要用于果樹、蔬菜、大豆、棉花、玉米、水稻、谷物、馬鈴薯及非作物領域等,對鱗翅目(小菜蛾、斜紋夜蛾、甜菜夜蛾、棉鈴蟲、草地貪夜蛾等)、鞘翅目(黃曲條跳甲、小猿葉甲等)、薊馬類(棕櫚薊馬、蔥薊馬、煙薊馬等)害蟲等高效;種子處理可防治谷物金針蟲等,可用于各類金針蟲的幼蟲階段;還用于衛生害蟲的防治,如白蟻、螞蟻、蜚蠊、蒼蠅、蚊子等。


      試驗證明,溴蟲氟苯雙酰胺對斜紋夜蛾具有很高的殺幼蟲活性;對薊馬也有很好的防效;可有效防治對其他殺蟲劑產生抗性的害蟲,包括對氟蟲腈產生抗性的害蟲。


      2014年,巴斯夫和三井化學達成了共同開發溴蟲氟苯雙酰胺的合作協議;2017年12月,兩公司簽署了關于溴蟲氟苯雙酰胺商業化的長期協議。根據協議,巴斯夫獲得了在世界范圍內獨家開發和銷售該產品的權利;不過,日本和其他一些市場除外,在這些市場,三井化學將擁有獨家或合作開發的權利。預計溴蟲氟苯雙酰胺的年峰值銷售額將達8.50億美元,是殺蟲劑中的又一重磅產品,是間二酰胺類殺蟲劑中的先鋒。


      2020年12月28日,基于溴蟲氟苯雙酰胺的兩個產品在我國獲準登記,這是該有效成分在我國的首次登記。兩產品分別為:日本三井化學AGRO株式會社的98%溴蟲氟苯雙酰胺原藥、巴斯夫歐洲公司的100 g/L溴蟲氟苯雙酰胺懸浮劑(商品名:格力高®)。格力高®通過葉面噴霧,防治白菜、甘藍上的黃條跳甲(制劑用藥量14~16毫升/畝)以及白菜、甘藍上的小菜蛾(制劑用藥量7~10毫升/畝)。


      2021年初,巴斯夫格力高®在我國重磅上市。該產品一經推出,便受到市場熱捧,在防治白菜、甘藍黃條跳甲、小菜蛾上展現出卓越的防效。


      ▌四氯蟲酰胺


      四氯蟲酰胺是沈陽化工研究院(現沈陽中化農藥化工研發有限公司)自主創制的一種含吡啶基吡唑的二甲酰胺類殺蟲劑,其英文通用名于2018年3月獲ISO批準,是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雙酰胺類殺蟲劑,2014年上市。


      四氯蟲酰胺是以氯蟲苯甲酰胺為先導化合物進行結構修飾得到的,二者都屬于鄰甲酰氨基苯甲酰胺類魚尼汀受體調節劑,即通過與魚尼汀受體結合,打開鈣離子通道,使細胞內的鈣離子持續釋放到肌漿中,鈣離子和肌漿中基質蛋白結合,引起害蟲肌肉持續收縮。靶標害蟲因此表現為抽搐、麻痹、拒食,最終死亡。


      四氯蟲酰胺殺蟲譜廣,主要用于水稻、玉米、甜菜等作物,防治鱗翅目害蟲等,如水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蔬菜小菜蛾、菜青蟲,玉米上的玉米螟,甜菜上的粘蟲等,速效性好,持效期長,且對哺乳類動物低毒。


      四氯蟲酰胺對多種害蟲具有觸殺、胃毒和內吸傳導作用,對黏蟲幼蟲具有明顯觸殺活性,但不具有桑葉和根的內吸傳導性。


      目前四氯蟲酰胺只在我國登記,但其四氯蟲酰胺項目共獲得國內外發明專利15件。氯蟲酰胺主做中高端市場,在新疆棉鈴蟲上占有率較,獨家操作,具有差異性。


      ▌四唑蟲酰胺


      拜耳公司,2019年左右推出的,商品名叫國騰。


      四唑蟲酰胺是由拜耳公司開發的新型鄰甲酰胺基苯甲酰胺類廣譜殺蟲劑。該殺蟲劑是氯蟲苯甲酰胺、溴氰蟲酰胺等雙酰胺類化合物家族中的新成員,均為魚尼丁受體激動劑。


      四唑蟲酰胺在低劑量下即可高效防治水稻、果樹、蔬菜和其他農作物上的多種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蟲,尤其對二化螟、甜菜夜蛾、薊馬等害蟲防治效果顯著。該藥劑使用方式簡單,葉面處理、土壤處理、種子處理均可。


      2020年9月30日,我國批準登記了拜耳公司的四唑蟲酰胺90%原藥和200 g/L懸浮劑,主要用于防治甘藍甜菜蛾。拜耳在中國開展的18%四唑蟲酰胺懸浮劑登記藥效試驗表明,該產品在甘藍甜菜蛾低齡幼蟲期對水噴霧使用時,在有效成分22.5~30 g/hm2劑量下,防效為80%~95%。


      四唑蟲酰胺是一種具有雙酰胺結構的新型廣譜殺蟲劑,可高效防治水稻、玉米、馬鈴薯、果樹等農作物上的害蟲,對哺乳動物和其他非靶標動物安全,但對一些水生無脊椎動物和蜜蜂具有較高風險,在使用時應格外注意。目前四唑蟲酰胺產品劑型相對單一,登記數量較少,相信隨著四唑蟲酰胺研究的更進一步深入,其市場開發前景廣闊。


      目前四唑蟲酰胺產品劑型相對單一,登記數量較少,相信隨著四唑蟲酰胺研究的更進一步深入,其市場開發前景廣闊……


      ▌多殺霉素


      多殺霉素最早于1982年報道,是陶農科發現的大環內酯類殺蟲劑,由刺糖多孢菌發酵代謝產生。刺糖多孢菌本身在自然中存在,因此多殺霉素及其代謝物在自然環境中容易降解,無殘留之虞。多殺霉素在作物上的代謝途徑主要是光解,半衰期一般為1.6-16天;它在土壤中的代謝途徑主要靠光解和土壤微生物參與代謝;它在土壤中幾乎不移動。


      多殺霉素是煙堿乙酰膽堿受體(的別構效應劑,可以活化被阻斷的陽離子流,延長乙酰膽堿與受體結合時間,使昆蟲過度興奮而麻痹、死亡;多殺霉素具有胃毒和觸殺特性,對鱗翅目、纓翅目和雙翅目昆蟲具有良好的防效;它不具備內吸性,但可以滲透植株表皮,因此較耐雨水沖刷;它在韌皮部無移動性。


      公開數據顯示,多殺霉素對鳥類和蚯蚓低毒,對水藻和魚類表現為中毒,對蜜蜂和對水虱高毒。


      多殺霉素最早于1997年上市,至今已超過20年,目前已在世界多個國家獲批使用。多殺霉素最早商業化于1997年在中國,陶農科最早于1998獲得登記許可, 商品名催殺(多殺霉素48%懸浮劑)和菜喜(多殺霉素2.5%懸浮劑)。


      多殺霉素的專利早已屆滿,非專利生產商可以參與到該產品的開發應用當中,從國內登記來看,從2012年開始,國內企業便陸續登記多殺霉素原藥,迄今有6家中國企業擁有原藥登記,然而因發酵工藝問題,中國產能并未得到釋放,之前國內多殺霉素制劑產品,多以陶農科和美國默賽公司原藥為來源配制。


      然而隨著高產菌種的選育累積和發酵工藝的日趨成熟,如今國內多殺霉素的原藥量產得以明顯改善,制劑中原藥來源不再被跨國公司霸榜,而是花落四方各家飄香但多殺霉素的市場普及,還需時日,這點可以與同為生物源類阿維菌素相比較得出:


      其一、多殺霉素的市場與阿維菌素的相比重合度高,而多殺霉素的市場成熟度,卻要遠低于阿維菌素,其市場份額上難以超越阿維菌素;
       
      其二、多殺霉素價格高居不下,其用藥成本太高,據相關數據顯示,92%多殺霉素原藥約450萬每噸,約為95%阿維菌素原藥價格的6.6倍,價格的大幅差異,注定它在殺蟲劑市場中難宰沉浮,這正是其曲高和寡之處;
       
      其三、多殺霉素的市場,還將受同源生物殺蟲劑乙基多殺霉素的沖擊擠壓,甚或被后者替代,因為后者其活性更高,防治譜更廣;優勝劣汰,這本身就是市場的競爭法則。


      目前多殺霉素的應用,更多的是用于高附加值經濟作物或抗性害蟲防治,其市場的擴增,無疑有利于農業害蟲防治,它的市場發展預測,不妨以阿維菌素為鑒,以史為鏡,可知興替。


      多殺霉素要突破壟斷,占據主導市場,尚需經歷行業與市場的錘煉,待其產能穩定、價格沉淀,方能春風化雨滿田園,市場格局可成。


      ▌氟苯蟲酰胺


      氟苯蟲酰胺是由日本農藥株式會社于1998年發現,2001年起與拜耳共同開發的雙酰胺類殺蟲劑,為鄰苯二甲酰胺類化合物。與氯蟲苯甲酰胺一樣,氟苯蟲酰胺也作用于昆蟲的魚尼丁受體。


      氟苯蟲酰胺具有胃毒和觸殺作用,無內吸性,高效,廣譜,適用于許多一年生和多年生作物。其主要應用作物包括:大豆、蔬菜、果樹、玉米、棉花、葫蘆、葡萄、堅果樹、水稻、煙草和茶樹等。氟苯蟲酰胺幾乎對所有鱗翅目害蟲均有很好的活性,有效防治鱗翅目害蟲的成蟲和幼蟲,對幼蟲防效尤佳,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長。


      氟苯蟲酰胺2007年上市;2014年,全球銷售額增至5.30億美元(由于巴西棉鈴蟲暴發),達到歷史峰值水平拉丁美洲是氟苯蟲酰胺的主要市場,其次為亞洲,大豆是氟苯蟲酰胺的第一大用藥作物。


      ▌氟酰脲


      氟酰脲,又稱為雙苯氟脲,是苯甲酰脲類殺蟲劑中的第三大產品,1999年,由馬克西姆-阿甘(現安道麥)公司上市。氟酰脲最初由意大利賽格主要開發的殺蟲劑,隨后賽格將其所有權轉售給了馬克西姆化學工程有限公司,并進行開發和商品化。


      氟酰脲是新型含氟昆蟲生長調節劑,可阻止昆蟲生長過程中蛻皮階段的幾丁質合成,鱗翅目影響昆蟲蛻皮,使害蟲在蛻皮時不能形成新的表皮,蟲體呈現畸形而死亡。對于某些害蟲還能調節昆蟲的生長發育,抑制蛻皮變態,抑制害蟲的取食速度,具有很高的殺卵活性。在低劑量時,顯示對鱗翅目(斜紋夜蛾、小菜蛾、蘋果蠹蛾等)、甲蟲目(馬鈴薯甲蟲)、半翅目(粉虱)、潛葉蟲等害蟲具有較高的活性,主要用于棉花、馬鈴薯、柑橘、玉米、蘋果及十字花科甘藍及茄果類作物番茄、茄子等農作物。


      印度是氟酰脲的第一大國家市場,美國和巴西分列第2、3位,其他國家銷售比較分散,銷售額較低。


      在作物上,目前最大的作物板塊是棉花,果蔬是第二大應用作物,大豆、玉米、非作物)也是氟酰脲的重要市場,谷物、水稻和甘蔗上雖有銷售,但銷售額均低于50萬美元。


      2017年,Adama在中國登記上市該產品,商品名瑞夢得(聯苯菊酯+氟酰脲)和卡猛瑞(啶蟲脒+氟酰脲),用于蘋果和甘藍。

       

      相關信息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国产亚洲精aa在线观看|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2020狠狠狠狠久久免费观看|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
      <button id="ur20f"></button>

        <button id="ur20f"><object id="ur20f"><input id="ur20f"></input></object></button>

        <s id="ur20f"><object id="ur20f"><listing id="ur20f"></listing></object></s>
        1. <button id="ur20f"><acronym id="ur20f"></acronym></button>